人工髖關節置換術
發布日期:2019-04-10 02:46:35 |
人體髖關節是一種球形的關節,包含一個球形的股骨頭和一個似碗狀的髖臼。其為大腿骨(股骨)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,球狀表層及碗狀物內表層均由平滑的軟骨覆蓋,滑囊膜分泌粘液使摩擦降低至最小。當髖關節產生病變時,軟骨不再平滑,滑膜囊發炎而萎縮,關節再也不能像平常一樣運轉自如。
當髖關節因退化、病變或外傷導致疼痛、僵硬或變形,甚至行動不便,無法以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緩解癥狀時,通常會以手術的方式為病人置換人工髖關節,使病人恢復日常的活動能力。
人工髖關節假體仿照人體髖關節的結構,將假體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內,利用頭部
與關節臼或假體金屬杯形成旋轉,實現股骨的曲伸和運動。人工髖關節手術已有超過30年之歷史,于股骨頭壞死、高齡股骨頸骨折、粉碎性髖臼骨折、股骨頭腫瘤等患者來說,這是唯一能夠維持關節功能的治療方法。經過多年臨床應用及改進,髖關節置換效果很好。
人體髖關節置換術適應癥:
1、保守治療無效的關節疼痛;
2、X線確診的髖關節骨關節炎或關節;
3、因髖關節疼痛不能工作、睡覺或活動;
4、部分髖關節骨折,髖關節腫瘤等。
髖關節置換術后注意事項:
■ 術后宜臥軟硬適中的床墊,避免臥彈簧床,以免引起臀部下陷,造成人工關節先后脫位。
■ 每2小時翻身一次,臥床期間進行深呼吸鍛煉,注意保暖,防止受涼。
■ 術后保持患肢于外展30°中立位,兩腿間可放置軟枕或三角枕,避免手術側髖關節屈曲、內收、內旋位。
■ 放置便盆時應使患肢與便盆在同一水平線上。
■ 術后當天麻醉醒后可活動患肢趾端、踝關節及進行股四頭肌鍛煉。
■ 術后一周內,患肢放于稍外展姿勢,練習患側股四頭肌肌力,進行伸膝鍛煉。
■ 術后1~2周,可增加床上活動,也可用雙拐扶持下床行走,患肢可輕微負重,但注意勿使髖關節屈曲、內收、內旋,半坐臥位時,床頭抬高不大于35~40°,禁止彎腰取放于床尾物品。
出院指導:
■ 繼續進行患肢肌肉、關節的功能鍛煉。
■ 合理安排飲食,盡量避免增加體重。
■ 不宜做過度下蹲、蹺二郎腿。
■ 注意逐漸增加活動量,避免活動過量以防止關節腫脹、積液。
■ 髖關節置換術后6周內注意不做盤腿,穿襪子、提鞋等動作避免屈髖超過90°,馬桶也應適當墊高;盡量向術側翻身,向健側翻身時雙腿間夾軟枕頭,避免關節脫位。
■ 防止便秘:應注意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,如新鮮蔬菜、水果。
■ 控制體重:避免造成人工關節負擔過重。